2014年2月11日 星期二

貢丸班想想

今天早上,老斌約柏宏和大膽來家裡幫忙切楊桃;切著切著,我們聊到貢丸班。貢丸班做了一期,有玩到也有學到,不過,接下來下一期究竟要種什麼,大家好像有不同的想法,對於該如何運作也有各自的態度。

總之,我們亂聊著,不知不覺好像也聊出了一些東西。我趁大家聊得起勁的時候,打開電腦記錄下來。簡單整理如下──

貢丸班的現況:

1.接下來要準備種下一期的作物了,但有點難找到大家共同想種的作物。如果不能種自己想種的作物,會提不起勁,也可能會想退出。

2.目前規模大,大家一起種一起玩固然是好,但比較沒有責任歸屬,作物很容易就放著忘了關心。

「那來分組好了。」我們覺得可以試試分組的可能性。

分組的好處:

1.每個人想種的東西可能不一樣,可以顧及大家個別的意願。
2.作物可以有多樣性。
3.分組照顧,比較容易有責任感。
4.分組人數少,比較好喬工作的時間。

分組可能會有的問題:

1.那這樣大家就不能共耕共食共學共玩了?
2.大家平常自己都很忙,分組以後真的有辦法撥出那麼多時間來照顧作物嗎?
3.收成後要怎麼分?每組所投入的時間精神都不同,作物的收成量也不一定;如果平分,會不會不公平?

針對分組後,大家可能沒有那麼多時間來照顧作物,柏宏的想法是:

「大家沒有時間照顧作物這個問題,應該要想辦法克服,或提升自己的種植意願。因為我們不可能一方面想花很少力氣,就獲得豐美的的成果。」

我們也認同柏宏的想法。如果想要有好的收穫(而不只是玩),那麼可能就要相對付出更多的時間與精神。另外,分組可能有助於我們願意付出更多時間精力在自己所栽種的作物,因為是自己選的呀。

那麼,分組後可能會減少大家一起共耕共食共玩的機會,那好像有點會失去一開始貢丸班的用意?

我們討論後是覺得,分組後的日常維護與關心,可以由小組的人自己做,自己決定投入的時間與精力;然後,需要大家一起投入的,比如除草,就可以找大家一起來工作,一方面解說分享自己目前種植的作物情況,一方便藉著共耕共學,行共食共玩之名。

也就是說,假設我們分三組,平常由各組員進行關心與維護,但每一組可視作物情況,邀請大家一起出動。三組如果各有一次大出動,那麼至少還有三次共玩。

假設分組的計畫可行,該如何進行呢?

1.先將當季可種植的作物列出來。
*柏宏很認真地找了「作物時間表」:http://www.producegreen.org.hk/agronomy_17.htm ,請參考。

2.請大家圈選有興趣、想要耕作的作物。

3.進行討論、分組。

「種自己想種的、需要的東西,會比較起勁。」
「有一塊需要我照顧的地方,會比較有責任感。」
「可能也多少會有一點競爭意識……我的草怎麼可以長得比其他人的多呢?」
(瞇:大概只有男生會有這種競爭意識吧……)

最後,我是覺得,如果當季大家最後選出的作物,完全沒有自己想要參與的,也可以跳過這期,下期再說。就像選課一樣,沒必要非得選修不想上的課吧。

以上是聊天聊出來的。給貢丸班的大家參考。

假如分組的方式可行,不過收成該怎麼分,收成的作物要怎麼處理(有沒有要加工還是什麼?自己吃還是要賣?要賣的話該怎麼賣?)這些都有待討論。

──瞇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